雅思论坛

标题: 【海归回国一个个眼泪汪汪,调查显示起薪约3000】 [打印本页]

作者: IELTS哥    时间: 2012-1-6 09:52
标题: 【海归回国一个个眼泪汪汪,调查显示起薪约3000】

         对于23岁的沙叶舟来说,出国留学原本看起来很美。不管是在家里翻看曾在德国任教的姥爷带回的德语书,还是听曾在法国进修的爸爸讲起的海外轶事,出国都是件挺带劲儿的事。

  直到今年夏天,被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录取后,沙叶舟拉着妈妈参加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的留学行前交流会。没想到在这里,他却听到了一个“不想听到的事实”。

  据英国大使馆统计,沙叶舟攻读的金融专业的硕士留学生,归国后平均第一次就业率只有60%,起薪在3000元到4000元。

留学扎堆 海归贬值。CFP供图


  沙叶舟并非选错了专业。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对7000多名海归调查所得的《海归就业力报告》,如今,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58%受访者的工作职位是普通员工。

  这个数字就像一根针,刺破了这个准留学生充满期待的希望气球。“没想到就业形势已经严峻到和本土大学生同工同酬的地步了,那还花这么多钱出国干吗?”沙叶舟反复问自己,一时找不到答案。

  海归们最常问的一句话是:“花了这么多钱,耽误这么多时间,结果怎么会这样?”

  从交流会回家的路上,沙叶舟和妈妈各怀心事地沉默着,这时距离他出国的日子只有一个月了。到家后,这个学校辩论队的选手召集全家开了个小型家庭会议,议题就是:从投入产出比上看,出国读书到底值不值?

  就在一年前,全家开会讨论是否出国的时候,沙叶舟论点很明确:“作为家里学历最低的本科生,考虑到金融业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出国对我来说是恰当的选择。”

  那次,他赢了,家人一致通过此提议。

  这次,他的论点依然明确:“出国是笔大投入,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需25万元到30万元,可它的产出却和同年国内应届毕业生相当,我可不希望在很长时间内,投入收不回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遭遇就业瓶颈,能为沙叶舟的论点提供佐证的人并不少。今年4月从美国完成本科学业回国的叶梓,直到现在还在寻找自己的“产出”。

  在找工作期间,她发现自己昂贵的学费能换来的,只有在接受群体面试时的一句提问:“有国外求学背景的这位同学,你怎么看待这个话题?”尽管如此,她最终还是没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让她有点郁闷的是,每当她自信满满地想要详述在国外留学期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时,面试官都会打断她:“我明白,就是英语好,是吧?”

  这样的冷淡遭遇显然跟很多人选择出国的初衷背道而驰。根据启德教育机构的调查,58%的留学生把“增强就业竞争力”作为出国目的首选项,而“专业排名”和“就业前景”则是他们最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无奈现实却不如想象中美好。曾在招聘会上做现场心理咨询的李智回忆说,在100多家企业参加的留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招聘单位展台前并不热闹,很 多企业早早收摊走人。反倒是她的咨询室前人头攒动,海归们最常问的一句话是:“花了这么多钱,耽误这么多时间,结果怎么会这样?”

  “别看都是海归,一点看不出什么优越感,反倒一个个眼泪汪汪的。”李智说,“大部分人不能接受,高学费换不回高薪工作。”

  在沙叶舟看来,留学应该是他的简历上最昂贵的加分项,可它的重要性却未必能在工作的开始阶段凸显出来。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想一年收回成本,月薪就得达到1.6万元,那不是一个应届毕业生能找到的工作啊!”

  他开始悄悄期待各种取消留学的可能:签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延期,最好取消;英国骚乱升级,学生不能前往留学……

  尽管最终沙叶舟还是按原计划踏上了留学路,他却学会了更加直面现实:他让自己尽量忘了此前对留学生活的美好期望,在行前的一个月时间里,到处打听回国后的就业形势。

  我只希望能尽快毕业,尽快回国,尽快回去找工作

  到达英国伦敦,开始从小就期待的留学生活,沙叶舟的形容是“郁闷”。在多雨的伦敦,他一个人拖着两个20公斤重的大箱子,面对伦敦街头还没有结束的暴乱,揣着对回国惨淡就业前景的担忧,“硬着头皮开始了新生活”。

  他发现,实际开始的课程除了所处经纬度跟国内不一样,似乎和国内大学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上课用的是同一套经典教材,授课方式依然是“点名-讲课-问答-下课”的模式,除了站在讲台上的是异国面孔外,这一切并没让他感到“物有所值”。

  今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澹宁也有着和沙叶舟一样的感觉。短短一年的留英生活常常让她产生怀疑每天只是上课下课,没学到多少跟国内不同的东西,连英语也没有提高很多,就这样在英国呆了一年,回去就能跟过去不一样,就能找到工作了吗?

  “出国前,我觉得自己是一颗不起眼的土豆,别人都说,留学回来就变成金子了。可是现在我回来了,觉得自己还是个土豆,金子在哪儿呢?”澹宁说。

  喜欢用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解读世界的沙叶舟,把这一点归为海归贬值的原因:“以往信息通信不发达,留学生可以带回国外的先进知识,作为一种稀有信息持有者,价值自然高。可如今一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海归身上那层‘金’自然就渐渐脱落了。”

  另一方面,不管校内校外,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沙叶舟所在的金融学专业里,15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中国面孔。而他在伯明翰大学读书的同学则告诉他,自己所在的班上只有十几个外国人,“整个儿一个中国班”。

  恐怕将来他还会看到更多的中国人。据教育部统计,中国去年新增出国留学人员为28万人。有留学机构预测,今年出国留学人数将超过35万人。

  如此一来,这些漂洋过海来上学的学生回国的时候,也会面临一个庞大的竞争群体。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63.22万人,预计“十二五”期间,留学回国新增人员将达50万人以上。

  用沙叶舟的话来说,这样的形势让留学这笔买卖“套利空间减少”。在他看来,毕业生是一种商品,商品没有决定自己价值的能力,它的价值来自于它的固有价值和市场对它的评价。而出厂的商品变得多了,市场定价自然不会太高。

  更何况,这些出厂的商品还大多是同一个品种。据《海归就业力报告》,59%的海归留学时选择的专业是经济、管理类的商科专业。负责调查的郑启煌解释说:“商科最热,原因很简单,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回国好找高薪工作,见效快嘛。”

  而现在,“学金融的海归起薪3000”这个数据像锥子一样刺痛着沙叶舟。这个以前几乎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为了“抓紧时间为自己增加附加值”,现 在的生活变得像一本严格执行的计划表找一份实习,因为有了国外工作经验,回国找工作会加分;在毕业前发一篇论文,这样回国进学术机构会比较有利……

  就这样,“尽快”成了沙叶舟频频提到的一个词:“现在我的出国期望并不是很高,我只希望能尽快毕业,尽快回国,尽快回去找工作。”

  就业也成了身处异国的中国学生聚会的热门话题。下课后的教室,自习的图书馆,路边的咖啡店,都是沙叶舟跟同学讨论回国就业话题的热门场所。但每次聊起来,大家脸上都是“一片愁云惨雾”。

  “不管决定留在英国,还是回国就业,几乎所有人对于未来该干什么都没底儿。”沙叶舟说。他只能一边用大道理安慰别人,一边自己心里发慌:我的未来该怎么办?

  沙叶舟算了一笔账,只算学费的话,每小时的课程折合500元人民币

  从沙叶舟9月入学到现在,他见到中国同学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快去投简历。”

  “对于未来,大家都迷茫,可是我们没有资本迷茫。”沙叶舟说,“下半年一迷茫,欧洲企业招聘错过了,过了年再一迷茫,中国企业招聘又过去了。你一迷茫不要紧,所有招聘都打水漂了,又要等一年,迷茫不起啊!”

  这个对未来充满规划的小伙子每周都会登陆国内的招聘网站,搜索企业招聘时间,还会定期查收学校的就业办公室提供的实习信息邮件。现在,一切跟 “招聘”有关的事,不管是中国企业招聘计划,还是英国公司招聘要求,甚至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招聘时间,他都能有条有理地细数一番。

  这个学金融学的小伙子和隔壁的博士生室友一起算了一笔账,只算学费的话,每小时的课程折合人民币500元,这让他很心疼:“比如说你上课走神或者压根就逃了这堂课,那这500块钱都白白浪费了。当然了,要是连生活费都折进去,这个数字更惊人。”

  在一些家境条件好的留学生看来,这个数字不过是一顿饭的价格,但随着越来越多工薪阶层送子女出国留学,这种开销却让他们十分在意。在启德教育机 构对于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的统计里,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占52.28%,报告称,这个数据说明留学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多家庭将留学当成一种教育 投资。

  而这笔投资能否保值,成了人们心头的疑问。在心理咨询师赵明遇到的咨询对象中,一名杂志版面主编就成为了海归贬值的牺牲品。原本为了升职而出国进修,却在回国后发现,与他一起竞争的海归越来越多,自己连原来的职位都应聘不上了。

  这样的例子动摇了很多人出国的信心。在大学做心理咨询的李智常常遇到学生掰着手细数“出国的投入和产出到底值不值”,“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不过现在,“出国值不值”已经不再是一个困扰沙叶舟的问题了。在他看来,今天的留学生就是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商品是没法给自己定价的,一切要看市场的评价。

  刚入学不到半年的他已经向国内的几家企业投递了简历,现在他甚至还收到了几份面试通知。

  “这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沙叶舟摇着头说。




该贴已经同步到 雅思哥的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0:26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过我不会放弃~哈哈

来自 Gerry-杨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0:26
现在的海归不值钱,值钱还的是个人本身素养与思想。

来自 sumflw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0:26
不明白你们想衡量什么 投入跟产出一定要在短期实现平衡么? 不现实!留学就当是充实自己也好

来自 多sama完爆众生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0:26
咋办

来自 Catherine_JANG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0:26
个人觉得起薪不说明问题~还是看个人能力啊

来自 Gerry-杨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0:26
至少自身得到了提高 不用荒废四年时间吧

来自 拥挤的房间一个人的心有多孤独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1:12
转发此微博:全英国的商学院都是中国人....so what...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无愧于心,无愧于这种经历....等到有一天变成学历的时候,就值钱了....

来自 子竹心夏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1:12
#出国留学的困惑#@Daydreamer_X

来自 跟着音乐去旅行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1:12
这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十年前海归大批上岸时即如此,美国回来的进大公司机会多,英国、澳洲回国的从专业到能力都差一些,德国多为工科生,就业面窄,留日的不用说了。国内名校出国后多数有海外工作机会或实习经验,有基础后回国起点高很多,直接回国的留学生本科底子差,留学多为镀金,劳民伤财。

来自 折花哥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1:12
终于看到一个利好的消息 哇哈哈哈 回去吧 都回去吧

来自 Sr_T0Ny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2:15
见仁见智,教育本身就是长期行为,所谓百年树人。海归就业之难,确实令人揪心,但不应因此质疑留学的价值,毕竟锻炼和体验是独特的,全球化的视觉和国际化的竞争力也是不争的。海归起薪高也好,低也罢,都说明不了什么,不代表值与不值。以经济学原理考量人生、婚姻等,最为愚钝。对不,@伦敦嘟嘟晴 ?

来自 伦敦鹊桥仙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2:15
还得看自身素质什么的吧工作后在出国挺好的

来自 yevtt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2:15
实力最重要,文凭有时候只是这个世界的敲门砖

来自 怡宝的 的新浪微博
作者: 微博评论    时间: 2012-1-6 13:31
深思

来自 I思念海I 的新浪微博
作者: 赵怂怂    时间: 2012-1-7 12:49
经历更重要吧
作者: IELTS哥    时间: 2012-1-7 22:27
赵怂怂 发表于 2012-1-7 12:49
经历更重要吧

我也这么觉得,但以后迟早要赚钱养家的。。。
作者: 夏威鱼小岛民    时间: 2012-1-8 18:43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作者: 夏威鱼小岛民    时间: 2012-1-8 21:23
教育已经不是一种投资了
作者: crane    时间: 2012-2-27 09:02
感觉再国内很多高考落榜的学生出去,本科底子差,所以在国内名牌本科毕业出国回来后更有竞争力
作者: IUSICC    时间: 2012-3-1 12:53
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作者: IUSICC    时间: 2012-3-1 12:54
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我们就来改变自己,这有什么不对
作者: IUSICC    时间: 2012-3-1 12:55
也许竞争确实很激烈,但是出去学一些有些人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我觉得是值得的:loveliness:
作者: IUSICC    时间: 2012-3-1 12:56
不往前看,怎么进步
作者: IUSICC    时间: 2012-3-1 12:58
别沮丧,生活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
作者: 有ノ夏月    时间: 2012-3-22 10:46
应该说,回国的不是有竞争力,而是比以前更有竞争力。
作者: locuas    时间: 2012-5-16 22:14
relationship is the key word in China. ability is in second line.enterprise is hard to live nowaday in China.
作者: iglpj    时间: 2015-10-4 21:50
路过!!!!!!




欢迎光临 雅思论坛 (https://bbs.ieltsch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